免费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16:30停止入场)
周一休馆(节假日除外)
电话:0717-6356365
邮箱:ycssxhy@163.com
展览地址:
宜昌市夷陵大道115号(宜昌美术馆)
宜昌市夷陵大道264号(三峡画院)
——连环画《长江三部曲》创作杂想
汪国新
我从创作《七叶一枝花》以来,与连环画打了十年交道。先后尝试了二十余种形式,却一无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全国带来了勃勃生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气氛空前浓厚、活跃。我对自己的创作道路来了一番回顾。在深入剖析自己的同时,分析了优秀连环画作品《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这些出自不同作者之手的不同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作品中塑造了生动、可信、活脱脱的人物形象,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再现了一个历史的横断面。要得到创作上的提高,单从形式上翻新是不够的。我痛快地寻找着新的突破口。
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小说中描绘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壮阔的生活画卷,川东、川江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激起我强烈的创作欲望。我曾多方请人改编,但均未如愿。后来在无一家出版社相约地情况下,我和改编者踏上了这条“马拉松”似的创作道路。值得庆幸的是,在我绘画过程中,能直接得到原作者鄢国培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明确主题、分析人物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套连环画共分十集。我在创作实践中试求每幅画要像“抓钉”一样,一头抓住原著,一头抓住生活,努力刻画人物的心灵。
(一)抓住原著,向原著靠拢
抓住原著,我以为就是抓住原著的主题和气质。小说《长江三部曲》描绘了抗战前夕,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朱佳富、高伦、陆祖福等人,在各派政治、经济势力相角逐的漩流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生动情景。同时歌颂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的历史作用,雄辩地说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表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题。能否抓住三部曲现实主义的特色,这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将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转为视觉形象的关键,一旦从视觉上破坏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便失去了原著的光彩。不同的作品气质,决定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形式上也必须和原著风格统一。而在形式的选择上,又要考虑到自己的创作特点,从而扬长避短。我分析自己喜欢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我生长在川鄂咽喉之地,对川江沿岸的独特建筑和民情风俗尤为喜爱,小时侯我随母亲到处卖报,陈年事迹还残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些都是我进行创作的有利因素。在表现形式上,我借鉴了《清明上河图》写实带装饰的传统白描手法,采用平行透视、多层次构图,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细编密织,以银灰色的调子组织成一幅幅的画面。
另外,是自己感情上与原著靠拢。我通过询问、联想、身临其境和阅读表现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用“倒生活”的方法去间接体验当年生活。
(二)抓住生活,向生活靠拢
我选定这部具有时代感和以写人物见长的作品为主攻目标,也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我在以往的创作中,正反面人物都被赋予浓厚的色彩。人物的个性往往被融进抽象的共性中,我力求在这套画中有所突破。
1.在作者心中不分类,对他们的塑造都要一视同仁。怎样塑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呢?茅盾同志说:“典型的性格刻画,永远是创作的中心。”连环画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寻找合乎性格特征的外部动作。为了使人物的外部动作不违背性格的逻辑,我对书中主要人物的生平、思想都建有一份档案,存放在心里。设计动作时,注意人物成为艺术形象活在读者心里,而不是作为线条消逝在阅读后的记忆中。
作品中,主角朱佳富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华的极端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留英回国后装腔作势,一副绅士派头。人物造型中朱佳富西装笔挺,说话时腰板僵直,微向前倾,手指习惯弯曲成叩门状,轻松地按在桌上。我心中的档案备有他曾因家业破产,沦落异乡的经历,便设计了他与人交谈时不爱望着对方的习惯,把握他沦落前是自卑、得志后是孤傲的不同心理状态。后来他长年混迹于官场商界,又渐渐淡忘了绅士派头而变得粗俗起来。随着他的地位和心理改变,我从人物姿态上作了改变。罗天成是个凶悍狠毒的帮会袍哥头子,打码头一场,童经理进舱告急,镜头跟童经理进门,迎面正对着罗翘在二郎腿上的臭脚掌。我设计他一边用手沾口水数“关公钱”,一边漫不经心地与童经理讲话。接下去气急败坏时,又用手指抠鼻眼。在聘任朱为经理的欢宴上,罗用这个动作以示对朱的蔑视。这些动作虽丑,却富有性格特征。生活中我看见有些浅俗的男青年,总爱在镜前左顾右盼,忸怩作态,无非是想走在街上赢得关注。我为老色鬼皮船长设计了经常对着小圆镜,梳刮着头上几根稀毛的动作。这样便使读者有时忘了书名,忘了故事,但某些人物的细节还能留在记忆中。
《长江三部曲》 ● 特殊绢布版
《长江三部曲》 ● 普通布脊版
《长江三部曲》 ● 合订本
心中有了人物档案,作者随时想到的是在画人,而不是在画画,才能把握人物动作的分寸感,将画笔探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文字描写朱佳富上任前回乡一趟,我分析他此刻心理:九年前,被金四家搞得家破人亡,而今荣任轮船公司总经理,真乃是衣锦还乡,正该在亲友面前吐一吐多年的晦气!画中,临行早晨,妻子宝瑜对镜梳理,朱仰头微笑着打领带。画完后,大体效果亦可,但觉得朱的表情不太准确,又不知如何修改,进而,我与改编者查阅朱的“档案”:弄清朱的一贯表现和为人处事,他此时的潜台词应是:“我朱佳富又回来了!”或者是:“我朱某也有今天!”但他毕竟鸿图未展,家仇未报,得意尚早。明确这些后,就发现症结所在——朱应是笑不露齿。我改为嘴角略为一挑,微露笑意,增强了画中人物的感情内涵。
朱两施巧计,使金家急剧败落。为了表现朱的得意,也为了深化主题,增加了一幅朱与赵专员干杯的场景,亦嫌概念化,又改名二人靠沙发大笑,又觉得过份。“人物档案”启示:总经理和公署专员联合谋算一个足不出户的土地主是易如反掌,何况朱佳富城府甚深呢?后定为赵一面给朱倒茶,一面轻松地像讲开心事一样。朱则在随意翻看着金四的几张字据。手中捏的这几张纸,就是二十余万元,就是财产、田地,就是金四的性命!朱的潜台词应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才不愧为朱门之后!”分寸感把握准了,人物的魂就附体了。杨宝瑜看信一幅,原画是他在校园从邮差中接信后便读,面露甜蜜的微笑,意在表现她接到久别恋人的信后急切和喜悦之情。改编者看后提出异议:一个初恋少女,在大庭广众之下看男友来信会有不安全感,应是接信后,装着若无其事地放进口袋,及至室内再迅速拆看。信中内容是佳富衣食无着,求学无望,此时心情是忧,而不是喜。这不是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心理。我受到启发,改画杨进屋内做床沿或坐桌边看信,但均感觉欠缺些什么。此稿已通过编审,我又去出版社索回,重画成她一进门就倚在门上拭泪看信,表现出迫不及待的心情和深深地爱恋。找准了“特定性”,画也就沉下去了,不然画画得再好也是飘的。歌德说:“有想象力而没有判断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我常遇到此种情况,画了许多变体草图,仅从线条组织、比例关系难以判断画面效果的高低,最后决定取舍的依据是从人物的心理分析。有悖情理的画稿画得再精细也要推翻重来。有时舍不得就一横心撕掉。第一集我几乎全部重画了。我抱定宁可辛苦一会子,不要后悔一辈子的想法。我认为稿子被出版社通过,仍只是个基本标准,真正的标准是作者对自己潜力的挖掘。
我把每个画面的人物动作当成一个“点”。这些点又要统一在人物性格的核心点上。罗天成对高伦重用洋学生极为不满。在为朱佳富荣任总经理举行的欢宴上,罗天成与他的三姨太姗姗来迟,高伦向罗介绍朱,朱彬彬有礼地伸出右手,罗天成移开了嘴里的长烟杆,皮笑肉不笑地咧了咧嘴,对朱伸出的右手毫无反应,也许是袍哥头子不习惯洋礼节,也许是以示轻蔑。他身后的三姨太则以扇遮面,看着新任总经理,也许是间谍的职业习惯,也许是女人的本能。
心中装着人物“档案”,就为表现人物动作的合理性提供了根据。当罢工船员围住了轮船公司,朱佳富先指使护航队长去弹压激怒工人,而后他出现在大门口扮演“白脸”,朱对罢工从内心是恼恨的,他的伪善是想暂把工潮平息下去,也借此将工人的愤怒转嫁到袍哥们身上,为日后除掉罗的势力作准备。我设计他站在门前阶梯上,欠身微笑,双手举至头边,掌心向外,示意大家静一静,这一形体动作,既要看出他是在“演戏”,又很自然地流露出这个留英硕士的身份。创作中注意了人物的身份、分寸及特殊性,人物的行为才不会违背性格的逻辑,要让人物特性左右作者,而不是作者在左右人物特征。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细节就凸现出来了。
2.在过场戏中做文章。文学作品的过场戏有时恰恰是连环画的重场戏。往往要浓墨淡彩,着意渲染,过场戏所具的时空特色,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难得机会,不能轻易放过。
我借鉴《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展现川东乡场风情。为了反衬胡方的生意冷清,我将他安排在热闹的乡场一角。画面上,有风尘仆仆的马帮;有讨价还价的牛贩子;也有江湖艺人。李明上船一场,镜头跟拍山城重庆沿江风光。在这热闹场面中的群众角色,也要着力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码头闹事一场,枪棒对峙,一触即发。全过程中,围观的旅客基于各人不同利益和角度,作出不同的动作反应:有的仗义相助;有的真心照护老小;有见怪不怪感情麻木的旁观者;还有人看戏不怕台高;也有太婆手捻佛珠连叹“罪过,罪过”;甚至直接用群众的反应来表现画外的紧张气氛。避开直接表现感情的沸点,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咏莲荡漾秋千一场,在旁的众妻妾没有台词。我抓住他们对金四为了炫耀,让咏莲荡秋千这一特定情节的心理反应加以描绘。同属妻妾,也要同中求异,各妻妾由于相貌、年龄、娘家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不同,决定其神态不同。从他们的眼神中也可看出咏莲在粉脂堆里的地位。老式的清末服装从侧面反映这一戏剧般的更替时代,也更加烘托出朱佳富精心打扮的西洋美人如鹤立鸡群。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少爷,对金的风流生活可见一斑,为他中美人计制造了可信性。
《长江三部曲》● 内页先赏
书中的配角也要赋予生命。聚赌诈骗金四一场,金虽属配角,亦要花大气力认真刻画。从他与三姨太眉来眼去,到输去八万银元,通过掏手巾、擦汗解衣、甩杯等一系列动作,反映金四的内心节奏逐步加紧,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这个配角做得愈充分,愈能深刻反映朱佳富的某略、手腕。不露行迹地展示了朱强烈的复仇心理,显示出朱阴险狡诈的精神特质。
张阿德茶楼巧遇李师傅父女只三个画面,又要有层次地进行刻画。李老头代表着一个阶层,所提示的则是特定时代中下等船员的悲惨命运。不反映出时代背景,所画的人物就会孤立于时代,孤立于社会,作品也会因缺乏时代气息而失败。
在同一张画面中刻画好主角固然重要,对配角和跑龙套者亦万不可疏忽。精心刻画的主角尽管在情节和环境之中协调,但那些随便安个鼻子眼睛的配角往往会格外刺眼的跑到读者眼前,这是因为不协调所致。主次人物在用笔上可紧可松,但均得用心。如果处理好了,不但使画面协调一致,亦可为作品增添立体感。
赵专员和金四谈话都在一间屋内,怎样形象地点明身份呢?我将里屋收杯盘的女佣画成勤务兵,赵专员的特殊身份便一目了然了。
3.不用净化的心理去净化时代。原著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在其发展的兴旺时期,他们的某些代表人物又是精明强干的。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和表现他们。用现实主义方法去描绘这一特定历史过程,让读者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感受到人物脉搏的起伏和生活旋流的进行。
在连环画的形式中如何揭示剥削阶级腐朽没落,内部相互倾轧、尔虞我诈的丑恶言行?创作中我遵循的原则是面对实际,含蓄处理。如金四中了朱佳富的美人计,与三姨太调情一幅,我先取双人下半身,两双脚紧挨在一起,三姨太的手绢飘落在地。画面含蓄有了,却美感不足,又画十几张也不满意。最后选择大沙发背面角度,只见一顶瓜皮帽紧靠着几缕卷发。我对占画面五分之四的大沙发背面图案仔细描绘。在富有装饰美的图案那面,正进行着丑恶的勾当。用美来表现丑,形象地勾画出在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的是丑恶的灵魂。望月亭中,金四被月下美人撩得不能自已时,三姨太却又故意一声惊叫。我借鉴电影声画对立的手法避开这一场面,取其在亭外赏月的罗天成等人回望亭内的反映镜头。皮船长偷看沈小姐洗澡和三姨太露骨挑逗朱佳富等情节,都含蓄而暗露地揭露、鞭鞑这群丑类。如果一味回避掩饰这些方面,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变成了干巴巴的政治说教。应该让读者感到:在情理上是真的,在灵魂上是丑的,在艺术上是美的。
——连环画《长江三部曲》创作杂想
汪国新
(三)以景托情,以物托情
多愁善感的杨宝瑜婚后赴川前夜,故地惜别,文中深情地描写:“再见了,教堂、灵隐寺、冷泉……”开始我像画风景画似的一一画出。画完后,气氛完全相反,象在游山观景。经过分析后认为:那些熟识的山水,建筑此时已不是眼中之景,属于忘形会心的主观镜头了。后来只取月光下冷泉粼粼,浮萍点点,而人物只吝啬的给她个半身背影。她的“档案”提示我,渲染这种凄清的意境,借助浮萍也想给读者寓意点什么。在她身边我又加上个朱佳富,依偎的情人终归要抛弃她,也是她最后的归宿。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宁静的内涵。
李明是张碧秀向往的情人,早年曾相恋,后来分离。张嫁了棉纱商,不久便离婚了。她寡居浊世,有苦无人诉,有泪无处流。当十年后与李明聚会,两人从望江酒楼出来后,画面是一排顶天立地的石梯,他们拾级而上,周围不另设一人一物。在张碧秀的眼中,此时天地间只有“我”和“他”,我认为:减少和削弱也是一种夸张。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作适当夸张,艺术的真实就会更加强烈。
杨宝瑜资助朱佳富留学,双方书信不断。原画是一画分两幅,一半杨当首饰,一半朱在剑桥大学看信。这种处理既直且露又不美。生活中,我有体会:两地相思愈苦,愈觉对方比实际地理还遥远。喜儿唱:“隔墙好比隔大海。”况他俩却真的隔着汪洋呢!我将画改成空镜头,无边大海,一行飞雁。有人说:大雁飞不过海洋,我以为“鱼雁传书”是寄情。艺术形象不光是物象,也有情象、意象。作为连环画作者,应集导演、演员、摄影、化装、道具诸项于一身。画面的环境、道具都应作为烘托人物的连环画语汇而存在。既要精心置导,又不留下作者的痕迹。同样是电灯,金四在三姨太家中看到很新鲜,被赵专员软禁后,看到电灯就刺眼心烦。床下的夜壶、脚盆中未拧干的毛巾、东一只、西一只的鞋子与前幅井井有条的专员公署花园形成对照。用软禁室的空荡表现金四心灵的空虚;用道具的零乱表现金四心情的烦乱。
原著和编者提供了用画笔探到人物的心灵中去的文字基础。以《佳富筹金》一集为例,脚本围绕涪陵与民成两公司竞争,涪陵公司濒临破产的主线,组织了几次酬金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向土地主金四骗取钱财,既报了私仇,又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为了使朱的复仇有感情铺垫,从情节的起伏中加强朱佳富连贯的情绪节奏,脚本增设了几个内容。故事一开始,朱、金结仇之事即提出了出来。朱返乡后,家破人亡,为表现他的悲愤和复仇心理,增设了朱佳富在父母坟头默哀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形象的暗示,为后果设立了路标。坟头的哀悼与聚赌诈金四的情节有了内在的联系,与后面表现的“豪华的金家大院就这样一举败落了”的内容形成了相互照应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原著中赵专员诈金四的情节是暗写的,改编将条暗线拉明,并增加了赵专员和朱佳富看金四字据一则内容。这样使形象更清晰,故事情节更集中。
连环画是美术与文字嫁接的艺术形象。只有文画合一才算完整。我赞成邵劲之老师的观点:“连环画光看文字脚本应是看不懂的。”在这套画中,我与原作者、改编者密切合作,对文修画,对画改文,逐步深入。
(四)靠拢生活,积累感情。
我是个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艺术学徒,基本功很差,画不好速写。在体验生活中,主要注重感受。为了画好码头一场,我多次到川东沿江码头,常挤在旅客队伍中,体会在人多人少的不同情况下,上下船的不同感受。这比站在一旁观看感受要深的多。体验生活也要“自找苦吃”。船上的五等舱里是我体验生活的好场所,我常和四川老乡东倒西歪的凑在一起,观察这些不加修饰的人们自然表现的全过程。《李明进川》中的码头上和船舱内众多人物的动作,很多便是从这里提取的。
多问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渠道。如资本家谈生意,不像如今用开会的形式,而多半是在茶馆、酒楼、浴池、妓院。四川还有一个独特的交易方式:双方像打哑迷似的,一方在袖内做手势,另一方则在他袖中摸表示数字的手指。尽管作品中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场,但知道这些,就为构思画面多开了一扇门。
平时的积累尤为重要,观察生活有心与无心,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一次由汉返宜途中,船员餐厅正在播放中美女排激战的电视,我准备去观看。一上楼梯口,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在眼前,餐厅外里三层外三层扒满了姿态各异的旅客,我绕到餐厅内向外看,情景更为精彩!一长排像取景框似的窗口,塞满了表情丰富的人物群像,生动极了。我把在这个场面的感受反用到《巧斗袍哥》一集,旅客怒观皮船长捆打张阿德的激情戏中。我觉得生活中人们的一切自然姿态都是为了使自己舒适。舒适就是自然,就生动。如何在规定的情节中找到准确的动作呢?我体会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挖得越深,人物的外部动作反而越平常。生活中有些感情内涵、城府很深的人,几乎近似无表情无动作。我追求书中人物不在某一个画面给读者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却求把整个形象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倘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忘记了编者和绘者,心中只有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这将是我的最大快慰!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但远未达到。
在连环画的继续创作中,我将随时审视“抓钉”的两头:是否抓住了原著和生活,努力把画笔探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为此我不敢有任何懈怠。
地址: 宜昌市夷陵路264号 咨询电话: 0717-6356365 邮箱:ycssxhy@163.com 邮编: 443003
版权所有宜昌美术馆 备案号:鄂ICP备09001107号-1